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,食堂該如何保證食品安全?
發布時間 : 2021-05-13 17:35:12 關注:2018
夏季來臨,氣候潮濕,氣溫逐漸升高,食物容易腐敗變質,各種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加快,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。而團餐又是安全事故高發性的行業,應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,加強監管,嚴控群體性聚餐食品安全風險,確保各食堂分店食品安全。
01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?
通俗的講就是“吃”出來的病。往往是由吃了或喝了發霉、有毒、污染的東西造成的,臨床表現為拉肚子、嘔吐和發燒等癥狀。
02 哪些因素最易導致食源性疾病?
主要是在夏秋季出現的例如大腸桿菌,痢疾桿菌、沙門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致瀉性大腸桿菌等細菌;還有一些是有毒的食物,比如毒蘑菇,沒做熟的豆角,還有發芽土豆等,都是比較常見的食物中毒的因素。
03 食堂該如何保證食品安全?
標準化、制度化管理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的關鍵所在。
把好食材關:
原食材質量是食堂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步,也是關鍵性一步。
把控食材質量,進行專業化檢測,做提前預防;按需采購,減少食材過多產生的積壓,保障食材的新鮮度。
把好儲存關:
倉庫內食品原料均分類、分架存放,做到離地離墻;冷藏、冷凍儲存要做到原料、成品、半成品隔離;預包裝與無包裝隔離;植物性食品、動物性食品隔離。
把好加工關:
必須嚴格遵守生熟分開的原則,除了盛放、清洗、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要嚴格分開外;嚴格執行“專間五專管理”(專人操作,專用消毒設施,專用冷藏設施,專用工具以及專用容器、空調)。
把好衛生關:
保持空氣流通,人員多接觸的區域等提高消毒頻率;廚房及操作間每日在操作結束后,要認真做好的室內環境衛生清理工作,確保后廚室內衛生達到標準。
食品安全培訓:
加強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,增強餐飲服務提供者自我學習、自我培訓、自我考核能力,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履職能力,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。
- 朋友圈
- 微信好友
- 微博